张伶然不得已找了个替罪羊,为此次的江边郡失利买单。

       作为此次讨伐楚国的大周军主帅,张伶然自然是知道,此次与镇北王里应外合,就是这个周先贤从中牵线搭桥。

       张伶然也知道,周先贤是天机盟的军师。

       然而,此次江边郡失利,端得是疑点重重。

       楚军似乎是处处占了先机,以至于大周军频频处于被动。

       这让张伶然不得不怀疑,有人出卖了大周。

       而知道这次详细计划的周先贤,自然就成了张伶然重点怀疑之人。

       说好的与镇北王里应外合呢?

       原计划本应该快速穿过镇北王的封地,直插楚国腹地。

       为何镇北王封地的几位将军,出尔反尔,在江边郡设计坑了大周的先锋军,然后不计代价在江边郡严防死守。

       这说明了什么?

       证明这很可能就是一个局中局……

       而布置这个局的,即便不是周先贤,他也脱不了干系。

       这样的假设,合情合理。

       张伶然不笨,果断地处斩周先贤。

       一是为了告诉大周朝廷上下,之所以在江边郡失利,完全就是落入了敌人设计好的局中局。

       当初就是朝廷里掌权的那些人,轻易相信了镇北王,才导致了今日的局面,而非他张伶然的战之罪。

       如今罪魁祸首周先贤已经军法处置,背了黑锅当了替罪羊。

       将来,朝廷里那些人,也不好再追究这次失利的事。

       张伶然他之所以如此做,还有另外一个目的。

       那就是告诉大周将士们,并非他们打不过楚军。

       也不是主帅统帅不力。

       而是大周军内部里出了奸细。

       使得大周军,处处落入敌人精心准备的陷阱里,这才导致了频频失利,而非是楚军有多强大。

       如此一来,不但保住了他这个主帅在军中的威望,更能稳定将士们的军心,可谓是一举多得。

       周先贤死得不冤,也算是为了大周的伐楚大业,鞠躬尽瘁,贡献了最后的光和热。

       此时江边郡就是一座空城,张伶然没什么兴趣进城逛一逛,下令大军稍微整顿,就开拔奔赴吴苏城。

       倒不是张伶然非揪着苏言不放。

       而是要想没有后顾之忧,插入楚国腹地攻打楚国,吴苏城是必须拿下的咽喉要塞。

       昨晚张伶然收到他国师老爹的秘信,确定镇北王真的跟摄政王干了起来。

       因此,无论如何,也不能错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

       秘信中,国师老爹一再叮嘱张伶然,务必争取以最快的速度,挺进楚国腹地。

       争取趁此良机灭了楚国这个心腹大患。

       为此集结的二十万大军,正在赶来汇合的路上……

       国师老爹再给了自己二十万的兵力,张伶然自然是踌躇满志,势必踏平楚国,一统天下……

       自己作为主帅,如此丰功伟绩,必定是流传千古,说不得,将来一统天下后……

       一想到此,张伶然不觉心间就火热起来,江边郡失利的阴影,与苏言带给他的窝火,顿时就烟消云散,恢复了自信满满的样子。

       苏言那小子,不过是一块小小绊脚石而已。

       四十万大军,一人撒泡尿,都能淹死那小子……

       一想到那样的画面,张伶然禁不住嘴角上扬,这几日的郁闷一扫而光。

       兴许是学乖了,或者是恢复了自信心的关系。

       离开江边郡之前,张伶然没忘了一再叮嘱下属。

       把吴江城的粮草转移到江边郡后,一定要严加看管,万万不能有一丁点的闪失。

       为此,张伶然留下了三万的兵马驻守江边郡,并且给守将下了军令状。

       江边郡有个万一,诛你九族。

       江边郡作为攻打楚国的粮草中转,事关重大,张伶然可不敢再掉以轻心。

       苏言那小子诡计多端,不可不防。

       自然,粮草留在吴江城那边更为安全,然而如此,不利于快速支援前线作战,恐贻误了战机。

       张伶然在江边郡被拖住了几日,此刻必须争分夺秒。

       要不然,等到镇北王与摄政王分出了胜负,就没他大周什么事了。

       张伶然率军,马不停蹄地赶往吴苏城的同时,大周的庞大船队,同样是争分夺秒般,往来吴江城与江边郡之间运送粮草。

       毕竟,前线十几万张嘴等着吃饭。

       一切从简从快,这次张伶然大军,只携带了两天的口粮便赶赴吴苏城。

       务必趁着吴苏城,没有做好防备之前就一举拿下。

       况且,江边郡离着吴苏城只有一天的路程,有重兵押送粮草,张伶然不太担心粮草供给问题。

       此刻的张伶然,率军快马加鞭赶往吴苏城,在他脑海里,已然浮现了,明晚在吴苏城里的怜香阁,欢庆的画面……

       听说那吴苏城的怜香姑娘不错……

       传闻那怜香姑娘是苏言的女人,到时候定然让苏言那小子,看着老子我……

       张伶然一边赶路,一边走神,做着香艳的白日梦时,苏言刚刚回到了吴苏城。

       顾不上连夜行军的劳累,回到林府的苏言,还没来得及喝口热茶,当即下令召集众将领来林府议事。

       趁着将军们没来之前,范铁赶忙汇报工作道:

       “东家,按你的吩咐,这几日在附近几城购买的粮食,都囤积在苏府里。”

       苏言口干舌燥,喝了一大口茶后,缓了口气后说道:“老铁,做得好,你办事,我放心。”

       “还有一些粮食,正在运来吴苏城的途中。”范铁继续说道。

       轻叹叹一声后,苏言苦着脸说道:“能运多少是多少,最迟明日下午,吴苏城就会被大周军围城。”

       苏言不用想也知道,大周军今日一早渡江,发现自己跑了,张伶然必定是气急败坏,马不停蹄往吴苏城追来。

       不逃不行啊!

       江边郡即便是有长江作为天险,防御上有优势,然而如此与大周军耗下去,不出两天,自己这点兵力,就会被大周军给磨光。

       唯有这吴苏城,原来作为海盐国的国都,城墙高耸,易守难攻,还能与大周军周旋一二,拖延一段时日。

       至于将来如何,苏言其实也没有更长远的算计,许多事不是光靠他一己之力可以改变的。

       为今之计,只有拖一天是一天。

       但愿,摄政王那个老狐狸,能快些解决镇北王。

       难道他当初放任镇北王起兵造反,就没有后招?

       求人不如靠自己。

       寄希望摄政王那个老狐狸,被卖了都不知道。

       “东家,我们能守住吴苏城吗?”

       此时大堂里没有外人,范铁忍不住问出了,心中最关心的问题。

       “只有天知道。”苏言双手一摊,他也不敢跟范铁打包票,同时更不想跟范铁,撒这样的慌以安慰他。

       必须面对的,让范铁提前有个心理准备也好。

       “难道大周真会屠城?”范铁不无担忧道,担心城破后……

       “老铁,你怎么担心起这个了?”苏言好气又好笑道。

       “东家,以前我是孤家寡人,没啥好担心的,如今三个妻子都有了身孕……哎!”范铁怅然若失道。

       “老铁,行啊!”苏言颇有惊讶地笑道:“一箭三雕,有你的。”

       范铁顿时满脸的黑线。

       都这时候了,他可开心不起来。

       范铁愁眉苦脸的样子,苏言看在眼里,顿时就哑然失笑道:

       “老铁,无需这般垂头丧气,放心,有我在,这天塌不下来。”

       “只有天知道。”范铁脱口而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