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开场,故事承接上一部剧情,富有磁性的旁白声响彻放映厅,沈晨默默地专注着观影。

       太阳爆发氦闪,内核急速老化,持续膨胀,地球最终将被吞没,为了生存,人类倾尽所有,建造一万座驱使地球前进的行星发动机,驱使整个地球离开太阳系,正式踏上流浪之旅

       不知道为什么,反正沈晨就是觉得“小破球”里面高大上的行星发动机好像自家的煤气灶,而且也是喷蓝火的。

       麻蛋,突然冒出这么沙雕的想法,高大上的行星发动机立马就没有了逼格。

       电影开场画面一出来,沈晨顿时收敛了思绪专注电影,身临其境一般的全息画面,尽管他不是第一次体验全息观影,但是依然震撼万分,地球流浪在星空拖动着长长的白尾,就像是彗星的尾巴一样。

       全息影像展示之下的宇宙星空场景比当初第一部的场面震撼十倍不止。

       从“流浪计划”启动的第一天起,就再也回不去了。

       人类,这一诞生于太阳系的渺小族群,踏上了两千五百年的流浪之旅。无论最终结果将人类历史导向何处,我们决定,选择希望。

       本计划将持续一百代人,尽管,我们不知道4.2光年外的新太阳,会带来什么样的新家园,但从今天开始,人类的勇气与坚毅,将永刻于星空之下,这一绝望与希望并存,持续两千五百年的漫长宇宙之旅,史称“流浪地球”计划。

       流浪地球计划,共分为五步

       第一步,用地球发动机驱使整个行星停止自传,将发动机喷口固定在地球运行的反方向。

       第二步,全功率开动行星发动机,使地球加速到逃逸速度,飞出太阳系。

       第三步,在外太空持续加速,飞向比邻星。

       第四步,在中途使地球重新自传,调转发动机方向,开始减速。

       第五步,地球泊入比邻星轨道,成为这颗恒星的卫星。

       随着富有磁性的旁白声音结束,电影画面已经开始了正片,展现着星空之下的流浪地球,这段震撼的星空画面持续了半分钟。

       经费在燃烧啊。

       通过这段电影开场的星空画面,沈晨等观众知道了一些关键信息。

       沈晨注意到视野从流浪中的地球拉远的时候,画面的边缘出现了一颗新的行星。

       那是太阳系的一颗矮行星,即齐娜,也叫阋神星,为冥王星的姊妹星。

       通过这段信息沈晨知道流浪地球目前还在太阳系以内,也就是冥王星的附近,确切的来说现在的地球已经流浪到了海王星外天体的小行星带古伯带小行星带。

       时间一分一秒流逝,随着剧情的不断推进,全息画面从星空场景切换到了地球冰封的表面,都是炸裂的特效,视效体验比第一部强出不止一两个档次,毕竟第二部都是全息画面了,而且第一步挣了大钱,经费也充足了,现在的电影特效也不是四年前能比的。

       剧情接着进入了地下城。

       第二部同样是双线剧情推进,最终两条剧情线合并成一条大主线。

       地球表面以重启奥运会揭幕第二部的开场情节,这是发生在地球表面的剧情,同时推进的还有穿越小行星带,这是发生在太空的剧情。

       为了振奋人类的新兴,联合政府确定重启奥运会,在第一部中,商都奥运会大厦被冰封的短暂特写其实已经予以了暗示,观影中的沈晨就回想起了第一部的那段特写镜头。

       影片中的男主角作为运动员参赛,认识了妻子,这时流浪地球穿越小行星带,在穿越古伯带的时候原本空白的航道上突然多出了一颗未曾被探测发现的矮行星。

       为了避免于该天体相撞,驱动行星发动机紧急转向,但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仍旧有大量的小行星将会撞击地表,太空剧情这条线就此展开清理小行星的任务。

       但是在穿越古伯带的时候,美国依旧被小行星撞击大面积摧毁,全息影像之下呈现的天地大冲撞的画面震撼着每一个观众。

       观影中的沈晨也是大呼过瘾,并且比较暗爽的是这次遭灾的是美帝,好吧,虽然这只是电影。

       不过,身临其境观影中的沈晨觉得“小破球”这一路上也是多灾多难。

       但相比较天灾而言,人祸才是最可怕的。

       随着电影的推进,主角的妻子经常用望远镜观测太阳,这也为引出叛军埋下了伏笔,也预示着两条剧情线即将合并,真正的高潮即将来临。

       由于此刻的地球已经进入“流浪时代”,处在太阳系的边缘,即便是面对太阳的一面也显得黯淡无光,地表由于没有太阳辐射,气温降到可以瞬间冻死人的状态。

       随着剧情的推进,为重拾人类信心为目的的奥运会却因为小行星撞击地球而遭到重挫。

       要命的是,在全人类处在低落的情绪自己,这个时候突然传出了一种言论:其实太阳根本就不会爆炸,这一切都是联合政府的阴谋,因为流浪计划几十年过去了,太阳依旧安然无恙。

       电影剧情推进到这里是一个大的分水岭,大转折也由此开始,前半部分与后半部分形成强烈的对比,

       前半段是奥运会与拯救,代表了希望。

       后半段是反叛、战争代表了绝望。

       后半段剧情是黑暗的,也是整部电影高潮中的高潮,全球范围内发生反叛、暴动,犹如狂风骤雨一般席卷了联合政府。

       最后的五千多名联合政府官员和科学家守护在行星发动机的控制中心,联合政府已经无力回天,为了避免行星发动机的控制中心在战争中毁灭。

       五千多人选择投降。

       这些人最终被叛军赶出地表,迫使其卸下宇航服头盔裸露在地球表面被活活冻死,大多数人都是站着冻成了冰雕。

       这一段情节看得沈晨也感到绝望和无助,尤其是地表之上那数千个人体冰雕在暗淡的光芒中隐约可见,是如此震撼人心,整个放映厅无人说话,不少人都默默的留下不甘的眼泪,有股莫名的情绪压抑在心头无处释放。

       观影中的沈晨不由得回想起了《流浪地球》第一部里面,人工智能moss在最后说出的一句经典台词:让人类永远保持理智,果然是一种奢望。

       此时的情节不就是对moss那句话的终极诠释。

       电影尾声,终极高潮来临了。

       就在所有的叛军为取得这所谓“伟大”的胜利而欢腾的时候,全息画面切换到了太阳身上。

       又是一段炸裂的特效。

       终于,太阳爆发了氦闪。

       也将整部电影的剧情推向终极的高潮。

       氦闪爆发出耀眼夺目的光芒,亮度比是增加了千倍万倍,在星空中以光速前进了6个多小时最终传递到了太阳系边缘的流浪地球。

       这一刻,人工智能语音冰冷无情的声音向全球广播太阳氦闪的事实,正在为庆祝“伟大胜利”的叛军们无不陷陷入了死寂。

       整个地球仿佛都沉默了。

       当太阳那耀眼的光幕抵达地球,映照在流浪地球的表面,顷刻间一片白昼,炸裂视效之下呈现着地表之上五千多个光彩夺目的人体冰雕,在恢弘悲壮的背景音乐的烘托之下,看到的冰雕画面是如此的冲击着心灵。

       科学家们临死都是坚守真理的,所以他们最终都是站着被冻成了冰雕,而这一刻在光幕映照成白昼之下,他们化作了不朽的夺目丰碑。

       这是一段炸裂的视效,全段三分半钟的长镜头特写。

       那些“胜利者”呆然无神的走出地下城来到了地表,望着数千刺目的人体冰雕忍不住移开了目光,他们不敢直视,没用勇气去面对那些冰雕。

       这一段剧情没有任何旁白、没有任何语言,全靠演员神态发挥,以及炸裂的特效之下呈现的冰雕场景。

       不知道为什么,这本该是无比悲情的画面,但沈晨以及其他的观众们在看到太阳氦闪,在到此刻那些穿着宇航服的“胜利者”们走出地表无言失神的模样,不敢面对地表上那些人体冰雕的时候,观众们的内心无比的畅快,压抑的情绪在这断高潮的尾声全部得以释放。

       这是最后一段情节了,也是一段三分半钟的长镜头,从地下城到地表,从“胜利者”们的神态展示到五千多个冰雕的展示,最终场景缓缓地的拉伸变成了俯瞰的高空镜头,继续拉伸至星空场景。

       宇宙星空之下。

       地球继续流浪……

       影片也由此落幕。

       出了放映厅的沈晨,他刚刚才因为最后的高潮阶段被尽情释放的压抑情绪,才畅快没多久压抑的情绪又逐渐回来了。

       因为沈晨一想到最后还是那些可恶的“胜利者”代表了人类最后的文明继续流浪地球,心里有股难以言表的愤怒和无奈。

       “该死的导演,可恶的大刘,把哥的内心虐的死去活来,麻蛋,只能强烈推荐给别人看,让他们也被虐一波才能找到心里平衡了2333!”

       ……

       沈晨出了电影院忍不住又回去刷了一遍,值得一提的是,全息电影就算是二刷同一场电影也能带来不同的观影体验。

       因为所处放映厅的位置不一样,会看到不同的视角,这也造成一般大爆的电影票房贼高,因为复刷的观众比以前的3d电影相对高了。

       沈晨二刷结束已经是19:45分,出了放映厅摸出手机看到好几个未接电话,看电影的时候是调的免打扰模式。

       大过年的被训一顿,沈晨很是郁闷。

       “我擦,这帮狗日的尾灯狗,逼着劳资大过年的骂人,幸好哥没有开车,要不然,一不小心没刹车,劳资就驾崩了!”三分钟后,坐在无人车副驾驶位置的沈晨忍不住大骂。

       沈晨曾经以为道路上最可恨的灯光,是瞎打一气的远光狗开的远光灯。

       随着制灯技术的发展,沈晨发现他的三观还是稚嫩了点,现在不用远光灯,尾灯都分分钟秒杀他的钛合金狗眼,沐浴在神之光芒之中,就算老司机整个人也都不知道怎么开车了。

       车灯问题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事情了,在一味的介绍如何正确使用远近光灯、怎么安全的使用大灯,人们依然会忽略尾灯和刹车灯给别人带来的危害。

       每到夜幕降临,总有那么一帮沙雕车主带着屁股的“一片红”招摇过市,尤其是在踩刹车等红灯的时候,跟车的人直接给亮瞎,眼前只有红斑。

       最可怕的尾灯车型就是奥迪。从奥迪a4、a6到q5,都是一副德行,灯厂称号果然名不虚传,五百米开外都能看到奥迪的尾灯,紧跟在后面的车主苦不堪言,一个急刹车给你照的满堂红。

       “都是穷苦人,十来万的车子,你装什么装呢?”十字路口停了下来,沈晨的钛合金狗眼看到前面的车主的品牌商标顿时吐槽连连,现在很多司机就是喜欢对他们的爱车瞎改装,包括尾灯。

       “还是无人车好,精准无误,还不用开。”

       确实,无人自动驾驶车辆在自动驾驶的时候,都是精准的按照设定的程序运行,远光灯、近光灯、大灯不会瞎打一气的乱来,除非车载系统出毛病了。

       一定程度上来说,也减少了追尾交通事故的发生。

       ……

       实际上无人车出行业务目前只在东开发新区开通,其他城市还没有上线,不过下载量却很火爆,很多用户表示坐等无人自动驾驶出行在当地上线。

       一来这是海岸线集团响亮的品牌,二来是价格不要太实惠好评如潮,或许还应该加个第三条,那就是国内很多出行乘客老早看不惯嘀嘀难看的吃相,以及这家公司爆出的诸多问题。

       无人打车一出来就再也不用担心司机对女乘客图谋不轨了,也不用担心乘客对司机行凶了。

       因为没有司机了,车是自己开的。

       1月29日,春节长假一过,各大企业都回归公司进入新开年的工作。

       海豚出行总部内部高级会议室。

       “看来是友商玩阴招了,在春节期间打了我们一个猝不及防。”另一位高管发言说道。

       “要不要我们也花钱雇点水军把评分刷上去?”又一位高管提议道。

       千箐一听这样的建议果断否决:“我们海岸线科技用不着和竞争对手拼水军,我们依靠的是无与伦比的核心科技竞争力全面碾压竞争对手,当然,针对友商的这种行为我们也不能坐视不理,但策略不能被动,他刷他的差评,我们自己做好客户服务和出行安全,以及出行质量,广大用户也会形成自来水,让广大出行乘客自行去评判即可。”

       显然,千箐根本就没把所谓友商们的这点小伎俩看在眼里,她有这个自信的底气。

       一条就够了,惠民的价格。

       选择无人自动驾驶出行,比传统的网约车便宜了70%的出行费用,乘客几乎可以用脚投票。

       而其他的互联网出行公司,根本就没有勇气把价格砍到70%。

       “这里面除了友商们请的水军在带节奏,另一批人恐怕是真的痛恨我们,那就是网约车司机了,毕竟我们砸了他们的饭碗,数量规模还不小,光是嘀嘀司机就有1300万啊。”一位高管如是说道。

       千箐淡然的说道:“水分大了,网约车司机注册用户全国范围内破9000万规模之巨,其中99%都不合规,剩下的水分也很大,真正值得关心的数据是全职性质的网约车司机,至于一些平常兼职赚点外快的可不算做其内。当然了,砸掉上百万网约车司机的饭碗是肯定的了。”

       “但是!”

       千箐旋即转折性的话锋一转,补充道:“我想引用叶董事长的一句话,海岸线集团是高科技公司,我们是改革者而不是破坏者,破坏者是只搞破坏,改革者是去旧革新。”

       “我们是砸了上百万网约车司机的饭碗,但是我们创造的最大财富是解放了司机本人,网约车司机都死掉了不假,但是出行需求没有改变,而且随着价格的普惠,市场会进一步哭到,眼前就有一条光明大道,那就是我们海豚出行,你买一辆无人车加盟我海豚出行,你人不用来,车来就行了,车能帮车主挣钱,车主还能去谋求别的工作,多挣一笔钱,多为社会创造财富。”

       “海豚出行献给社会最宝贵的财富就是把成千上万的出租车司机从驾驶座上释放出来。”

       一种高管不由得点头,千箐作为海豚出行这家子公司的掌门人,她是不会看原来的网约车司机失业不失业的问题,说实在的她不在意,她真正在意的是整个全局的整体数据。

       这边失业了上百万人,但海豚出行释放出来的潜能可以在那边创造数百万的新就业,让数百万人甚至更多的人的收入增加。

       而这批人往往又是准中位资产群体,也就是准中等收入群体,或许因为这笔额外的收入,能够让他们晋升为符合标准的中等收入群体。

       一句话,你行你上,你不行别人上。

       而事实上,在网络上一大批网约车司机大骂“海豚出行”砸了他们饭碗的同时,许多准备要购车人们选择观望,他们不准备购买有人驾驶汽车了,而是准备购买无人自动驾驶汽车。

       道理也很简单,这些未来的新车主们或者要换车的车主们,就是准备要在将来加盟“海豚出行”的,而政府之所以大力支持积极推动“海豚出行”业务还有一个更大的因素,那就是为其他产业注入活力。

       因为“海豚出行”具备激发市场消费欲望的驱动力,要知道许多的老百姓其实有能力买车,但是不买的原因是因为养不起车。

       现在有了“海豚出行”,买无人自动驾驶车辆,不用怕养不起车了,加盟“海豚出行”车辆自己出去拉客,车能够自己去挣钱养活自己的同时,还能帮车主挣的外快。

       这是刺激民众购车欲望的巨大动力。

       同时“海豚出行”也能积极拓展业务市场,要知道光是东新区,海豚出行公司自己进购一批车辆维持这个地区的业务运营,光是购车的开支就好几百亿,要是拓展全国范围,把叶华这位新世界首富的底裤当了都办不到。

       所以只能靠广大无人自动驾驶车的车主加盟了,这是一个相互成全彼此的共赢模式。

       随着越发萎靡的汽车行业,因为“海豚出行”带来销量的增长,不但汽车界滋润了,外在推动就是钢铁产能过剩的消耗,各大供应链也都能被激活。

       由此可见政府大力支持不是没有道理的,“海豚出行”真可谓是四两拨千斤,牵一发而动全身,盘活的是万亿级别的经济规模,对整个社会经济的促进作用是无可估量的。

       ……